私募基金自主发行的优劣势
1、私募自主发行产品得到的实惠在于成本的降低。 以往私募在发行产品时必须借助信托、基金专户、子公司等渠道,按照这种传统发行产品方式,一般而言,通道和托管费率共约0.7%左右。而私募自主发行产品时,估值、TA等外包费用一般在0.2%,托管费用约0.1%,自主发行产品单是在发行初期就能节约0.4%的费用。
2、私募自主发行产品投资范围更广。比如以往私募通过信托渠道发行产品,参与股指期货的比例不得超过20%,而商品期货更是不得参与,信托账户不能参与定增和网下打新,基金管理人很难自由发挥投资能力。而私募自主发行产品的投资范围则包括证券投资、股权投资以及艺术品投资等,投资自主权大幅提升,操作、持仓也更加灵活。
3、当然,也有少数私募认为,借助通道发行仍然是较优选择。为基金管理人自主发行产品时,就成了基金契约中的法律主体,要承担许多原来付费让通道方承担的风险,以及各种诸如估值、计算净值、开立各类账户等工作。当私募机构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管理人之后,一旦事前风控、账户及还款流程、净值等各种事项出现问题,私募机构作为管理人则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4、自主发行能节约一定的成本,差别并不明显,特别是当发行诸如市场中性等较为复杂的产品时,外包商的收费未见得比原先的通道方便宜多少。 多数私募基金还是表示,自主发行产品是大势所趋。除了节约部分费用之外,自主发行产品的私募更能体现公司在投资、风控、治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有助于建立并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目前公司除了一些结构化产品因为优先端需要通过银行募资,而考虑借助通道发行之外,其余产品已经全部采用自主发行的形式。
5、私募自主发行时代,对投资者的产品辨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前一些通道方会设置基本的风控条款,如止损线、持股集中度限制等,自主发行的产品则需要私募自我约束。一些风控体系健全的私募会严格执行风控条款,或者通过外包服务商实现。不排除有一些规范程度不高的私募会有意无意忽略这些,这个风险点如何监控和规避,值得各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