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是指人体内含量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脂质,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可提供含量检测、成分分析、成分检测、物理性质、元素分析等检测项目。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可对氧化脂质、脂质组、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细胞间脂质、脂褐质、生物脂质、膜脂质等脂质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
1、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
脂类小分子大多具有较高的挥发性,气相色谱能够有效地脂质与其他大分子物质分离,再通过质谱鉴定脂类小分子。但对分析物挥发性、衍生化的要求制约了GC-MS在脂质组学中的应用。
2、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
相比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对分析物没有挥发性要求,亦无需进行衍生化,可在保留脂质完整信息的前提下实现色谱柱上的良好分离,广泛适用于脂质组学研究,根据液相色谱流动相和色谱柱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NPLC)和反相色谱(RPLC)2种分离模式。
NPLC根据特征官能团实现脂质类间分离,但由于NPLC多采用三氯甲烷等疏水溶性流动相,不易溶解极性脂质,对质谱兼容性差,脂质定量结果重现性也较低。
RPLC根据脂质不饱和度及碳链长度实现脂质类内分离,但不利于脂质类间分离,由于流动相中水相比例较高,非极性脂质溶解性不佳,且强极性、水溶性脂质保留时间过短、分离度较低而信号堆积不利于检测。
3、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LIC-MS)
亲水作用色谱是一种新型色谱分离模式,其分离机制介于NPLC和RPLC之间,并整合了RPLC和NPLC的优缺点。HILIC采用未键合硅胶极性固定相和水-水溶性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有利于极性脂质的分离,克服了NPLC和RPLC在极性脂质分离过程中的不足,使脂质在类间分离的基础上实现类内分离。由于流动相含有高浓度有机相,可增强脂质离子化效率,提高脂质检测灵敏度,与质谱有较好的兼容性。
检测标准
1、KS H 1203-2012 脂质含量测定方法
2、T/CAB 0205-2022 脂质纳米颗粒包封mRNA无菌制剂
3、T/CVDA 2-2023 动物疫苗复合脂质体佐剂(YSKM103)
4、DS/ISO 14156/Amd. 1:2008 乳和乳制品脂质和脂溶性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5、ASTM E3324-22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和三重四极质谱法(TQMS)对脂质体制剂中脂质定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6、ASTM E3323-21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脂质体制剂中脂质定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7、ASTM E3297-21带带电气溶胶检测器(CAD)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脂质体制剂中脂质定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8、GOST 32740-2014 经加工禽蛋食品.采用比色法测定脂质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