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业外债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自2017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该框架以“统一管理、自主举债、意愿结汇、负面清单”为主要特点。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外债管理的重点由关注单笔债务的偿债风险,转变到重点关注国际收支风险、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上来。
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
北京地区作为外债便利化试点区域之一,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特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无需办理事前签约登记手续。例如,注册在中关村海淀园区且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其试点额度由50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
北京还探索了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大幅简化了企业跨境融资业务办理手续,降低了企业外债管理成本。
外债资金结汇收付管理改革:
全面实施外债资金意愿结汇管理,拉平了中、外资资金结汇管理政策待遇,允许企业自由选择外债资金结汇时机。
在全国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企业将外债等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
外债注销登记改革:
取消非银行债务人需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注销登记的管理要求,企业在办理完后一笔还本付息业务时,即可在银行办理外债注销登记。
取消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注销登记业务的时间限定,改革企业外债登记管理。
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
为支持和便利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推出相关外债便利化政策。例如,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允许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
其他便利化措施:
推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对跨境资金流动实施双向宏观审慎管理。
优化外汇收支单证审核流程,按照展业原则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项下购付汇、收结汇及划转等手续,便利真实合规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北京企业外债管理政策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实施外债便利化试点、改革外债资金结汇收付管理、简化外债注销登记流程以及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等措施,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