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雏形,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勒罗伊·A·麦格鲁(LeRoyA.MeGrew)所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及英国纳皮尔大学的基(T.P.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而“微课”这一概念则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后来他还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戴维把“微课”也称为“知识脉冲”,运用于在线课程,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课前自主先学、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检测……自从推出“微课慕课”,师生不仅可以浏览数以万计的教学资源,还能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等。
“‘慕课’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互动共享,各学校、各学科可以提炼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远表示,“这样可以缩小镇(街)、学校之间教学水平差距,整体提升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在学习方式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背景下,教与学都迫切需要一些“短小的”、“情境化”、“案例型”、“便于应用”的资源类型来满足多方面的应用需求。佛山市是国内早系统化开展区域性微课建设实践并推广应用的地区,当时开展微课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打破传统自上而下、单一化的资源建设方式,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提高易用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个阶段的微课实践不足,只是把以前单一各自建设各类资源的方式变成了基于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组成并联式资源建设,突出了教学视频的中心作用,微课教学视频的来源途径单一,表现形式“短小”但并不精悍。这个阶段的微课更多适用于教师的观摩、反思和研讨交流,而不太适合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
2012年是国内微课建设和发展的“元年”。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电子书包”、“视频公开课”、“1:1数字化学习”、“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混合学习”等教育创新项目在全球的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即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迅速在全国各类教育领域全面铺开,各大微课比赛、应用推广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