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后,可以开展以下业务:
无人机生产与销售:可以合法地生产并销售无人驾驶航空器,确保无人机市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影视航拍:能够使用无人机进行影视拍摄,为电影、电视剧、广告、纪录片等提供空中拍摄服务,实现多样化和创意的拍摄效果。
地理测绘:借助无人机进行测绘工作,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信息,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矿产勘探、地形测量和图像采集等领域。
航空探矿、海洋监测、渔业飞行等资源探索与环境保护领域: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矿产资源的空中探测,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等进行监测。
空中巡查、城市管理:可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状况、交通情况等进行高效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处理,助力城市的有序运行。
农业相关服务:包括农业植保飞防作业,为农作物提供精准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服务,以及农业监测,对农田的作物生长、病虫害情况等进行监测,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物流配送:开展载货类业务,使用无人机进行小件物品的运输配送,提高物流效率。
无人机培训:符合民航局规定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服务活动,为无人机行业培养专业的操控人员。
其他商业应用:如抢险救灾、交通巡逻、环境监测、智慧城市管理、科学实验、气象探测、表演飞行、空中广告等领域,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开展这些业务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人员要求:
有实施安全运营所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需熟悉相关法规和运营流程,具备组织和管理能力。
操控人员要符合相关规定,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能够应对各种飞行情况。
设备要求:
拥有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及有关设施、设备。无人机需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通信设备、导航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以保障飞行安全和任务的顺利执行。
制度与规程要求:
建立实施安全运营所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飞行前的检查制度、飞行中的安全监控措施、飞行后的评估制度等。
保证持续具备按照制度和规程实施安全运营的能力,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适应不同的飞行任务和环境变化。
飞行活动要求:
遵守国家关于无人机飞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得在禁飞区域、限制飞行区域内飞行,如需在特定区域飞行,需提前申请并获得批准。
在飞行前,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等相关系统进行飞行活动报备及航线申请,按照批准的航线和时间进行飞行,确保飞行活动处于监管之下。
飞行过程中,要加强对空观察,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能存在的空中相撞风险,保障飞行安全,对飞行安全负责。
企业性质要求: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单位,应当为营利法人,符合相关的工商登记和税务管理要求。
保险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可能需要为无人机运营活动购买相应的保险,如第三者责任险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和损失,保障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