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追求健康体重的领域中,常听闻一句话:“减重之路无尽,健康市场潜力无限”。这一观察与现状不谋而合。据相关调研数据揭示,我国成年人中超重比例已攀升至40%,而青少年群体中也有20%面临肥胖问题。此背景之下,减肥与健身行业展现出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
伴随行业的繁荣,网络上涌现出一系列新兴“职业”,如减肥营养师、体重管理顾问、健康管理师等。这些自称为“瘦身导师”或“减脂专家”的角色,往往利用诱人的减肥承诺作为噱头,诱导原本仅怀抱着免费体验念头的消费者步入消费陷阱。一旦初始套餐未能达到期望效果,消费者便可能被引导至更昂贵的后续套餐,形成循环消费的态势。
受害者自述(改编发布):
小夏,长期为身材所困扰,于今年8月在网络平台上邂逅了一则承诺“月瘦30斤”的诱人广告。怀揣一丝尝试的心情,她添加了自称体重管理专家的林助理为微信好友。在林助理的推荐下,小夏支付了300元定金,并承诺余款货到付款,终购得了价值980元的减肥产品,实则多为固体饮料形式。
遵循林助理的指导服用至第五日,她接到了对方的电话回访。林助理以小夏体质特殊为由,声称基础版产品难以奏效,建议升级至7800元的加强版套餐。在对方的游说下,小夏不疑有他,支付了费用。不足一周时间,林助理来电,声称已进入“溶解脂肪”阶段,若脂肪未能有效排出,体重将难以减轻,甚至可能反弹。这番言论让小夏心生恐惧,进而又花费了1万5千元购买所谓的必要辅助产品。此后,林助理继续以多种理由诱导小夏进行多次消费,总计金额高达五万余元,而小夏的体重却未见丝毫下降,直至此时她才恍然大悟,自己已深陷骗局之中。
:
面对网络减肥保健品等消费陷阱,首要之务是保持冷静与理智,避免与不法商家发生争执,以免对方采取删除或拉黑等逃避责任的行为。
妥善保存与商家的所有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及快递单号,作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特别留意并保存商家任何形式的恐吓、威胁或夸大产品效果的聊天记录。
尽可能保留所有产品的包装及说明书,以便后续核实产品真伪及成分。
寻求人士或机构的帮助进行维权,若仍能与商家取得联系,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追回损失。本平台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致力于协助受害者全额退款,若未能成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