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糖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主要由甘蔗或甜菜为原料,经过提取糖汁、清净处理、煮炼结晶和分蜜等工艺加工制成的蔗糖结晶。白砂糖的颗粒为结晶状,颜色洁白,甜味纯正,甜度稍低于红糖。它在烹调中常用,适当食用白糖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养阴止汗的功效。GB13104-2014中将白砂糖定义为以甘蔗或甜菜为原料,经提取糖汁、清净处理、煮炼结晶和分蜜等工艺加工制成的蔗糖结晶。绵白糖为粉末状,适合于烹调之用,甜度与白砂糖差不多。绵白糖有精制绵白糖和土法制的绵白糖两种,前者色泽洁白,晶粒细软,质量较好;后者色泽微黄稍暗,质量较差。关于白砂糖,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可提供如下检测项目:
白砂糖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
感官指标:
色泽:白砂糖应呈白色或略带黄色,色泽应均匀一致。
气味:白砂糖应具有蔗糖的纯正气味,无异味。
口感:白砂糖应具有纯正的甜味,无杂味。
理化指标:
水分:白砂糖中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0.08%。
蔗糖分:白砂糖中蔗糖分的含量应不低于99.8%。
还原糖分:白砂糖中还原糖分的含量不得超过0.10%。
色值:白砂糖的色值应不超过150IU。
电导率:白砂糖的电导率不得超过3.0μS/cm。
微生物指标:
二氧化硫残留量:白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作用进行还原漂白蔗汁,如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当,会造成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有损害。
螨:在白砂糖和绵白糖的抽检项目中,螨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内容。
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项目,如浑浊度、不溶于水杂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这些项目在特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下进行,以确保白砂糖的质量和安全性。
检测方法
1、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物质分析的方法。在白砂糖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法可用于检测白砂糖样品的纯度、杂质等指标。该方法利用白砂糖在红外光谱下的吸收特性与参考物质进行比对,通过分析样品中的特征吸收峰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纯度,从而进行质量判定。
2、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是另一个常用的白砂糖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分离和检测白砂糖的含量。液相色谱法采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等设备,通过样品中溶解的白砂糖分子在高压下通过液相流经柱内吸附剂后,进行分离和检测。在分离过程中,不同的成分在柱内吸附剂上的停留时间不同,我们可以判断白砂糖在其中的含量。
3、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求数量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白砂糖的含量测定。电化学传感器简单易用,可以实现实时无损检测。电化学法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电化学透射法测定糖类的含量。将白砂糖样品按标准方法处理后,通过电化学传感器透过糖水,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测定洛伦兹函数,从而得到白砂糖的含量。
检测标准
白砂糖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和卫生要求。
感官要求:白砂糖应具有均匀的晶粒,粒度在特定范围内应不少于80%。具体粒度范围包括粗粒(0.800-2.50mm)、大粒(0.630-1.60mm)、中粒(0.450-1.25mm)和细粒(0.280-0.800mm)。晶粒或其水溶液应味甜且无异味,糖应干燥松散、洁白且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理化要求:白砂糖的理化指标包括蔗糖分、还原糖分、电导灰分、干燥失重、色值、混浊度和不溶于水杂质等。不同等级的白砂糖在这些指标上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精制白砂糖的蔗糖分应≥99.8%,还原糖分≤0.03%,电导灰分≤0.03%,干燥失重≤0.06%,色值≤30,混浊度≤3,不溶于水杂质≤20mg/kg。
卫生要求:白砂糖的卫生指标包括二氧化硫、砷、铅、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这些指标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3104-2014)的规定,例如二氧化硫指标在不同等级的白砂糖中有不同的要求,精制白砂糖的二氧化硫指标应≤0.03mg/kg,优级白砂糖的二氧化硫指标应≤0.04mg/kg,一级白砂糖的二氧化硫指标应≤0.10mg/kg,二级白砂糖的二氧化硫指标应≤0.15mg/kg。
白砂糖的国家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新的国家标准为GB/T317-2018,该标准对白砂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