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士达UPS不间断电源YDC9306-RT三进单出机柜安装

更新:2024-04-09 07:10 发布者IP:123.232.159.214 浏览:0次
发布企业
北京市信诺盛源科技有限公司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6
主体名称:
北京市信诺盛源科技有限公司
报价
人民币¥6500.00元每件
品牌
科士达
型号
YDC9306-RT
产地
深圳
关键词
科士达UPS,科士达UPS电源,科士达不间断电源,深圳科士达UPS,科士达电源
所在地
北京市回龙观镇建材城西路87号2号楼13层1单元1337
手机
186****8779
销售经理
肖经理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x18610898779

产品详细介绍

科士达UPS不间断电源YDC9306-RT三进单出机柜安装,

间断电源(UPS)是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电力保护装臵。UPS 指能提供持续、稳定、不间断电能供应的电力电子设备,通常由逆变器、整流器、电池组成,可在主电源中断时起到连续供电的作用,从而保障用户的供电稳定性与电能质量。在工业制造、信息通信等领域中,电力故障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还可能导致生产设备、精密仪器的损 毁,因此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UPS的重要性也正日益凸显。

UPS 下游应用广泛,市场规模稳步增长。UPS Zui早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研制成功,早年间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近年来随着全球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电信、互联网、 数据中心等信息化领域开始成为 UPS的主要应用场景。目前,UPS 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下 游市场涵盖互联网、金融、通信、工业、轨交、医疗等各行各业。根据中国电源学会的统计,2010-2020年间国内UPS产品销售额由34亿元增长至104亿元,十年间复合增速为11.8%,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大功率 UPS 市场门槛较高,中小功率 UPS终端市场则相对分散。根据功率等级的不同,可 将 UPS 大致分为大功率及中小功率两类,其中大功率 UPS 的功率通常在 20kVA以上,主 要面向数据中心、金融企业、政府机构等大型客户,在产品技术指标、品质要求、售后服务等方面均有较高门槛,通常采用直销或招投标的销售模式。而中小功率 UPS 的功率等级通 常小于20kVA,一般用于小型机房、办公场所、安防监控等灵活场景,终端市场较为分散, UPS厂商往往需要通过各地的经销商体系实现销售。随着数据中心单体规模的不断扩大,近 年来 UPS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2019 年国内中小功率(20kVA 以下)、大功率(20-200kVA)、超大功率(200kVA 以上)的 UPS 销售额占比分别为 29%/34%/37%。

国内 UPS 行业已具备较强全球竞争力。国内 UPS 的起源Zui早可追溯到 1972 年尼克松访华 时赠送给中国政府的两台50kVA UPS,直到 20 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的 UPS 基本依赖进口。 1990 年前后国内 UPS行业开始逐渐起步,国内厂商相继在小功率、大功率领域实现了进口 替代。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 WTO,国内 UPS厂商进军全球市场的脚步开始加快,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2 年至 2008 年国内 UPS 的出口额由 13.5 亿元增长至66.5 亿元, 年均增长近 30%。虽然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海外市场的需求相对放缓,但国内 UPS 的出口额整体上仍然稳中有升,尤其是xinguan疫情以来国内厂商在制造、交付端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显 现,2021 年国内 UPS 出口额达到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40%。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拉动数据中心配套产品需求

数字化转型加速,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近年来,在经济结构换挡、国内外形势复杂 多变的背景下,我国整体 GDP增速有所放缓,但数字经济始终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根据 中国信通院的测算,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 39.2 万亿元,同比增长近9.7%,在 GDP 中的占比约为 38.6%。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入,我们预计未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数字经济发展带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列入“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战略角度对新基建进行全面部署。根据国家发改委 2020 年 4 月 20号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创 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涵盖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 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qukuailian等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列为八方面重点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新型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有望迎来较快发展。

全球数据量高速增长催生海量数据存储需求。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渗透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近年来全球数据量呈几何增长态势,2020 年全球共产生数据量 64.2ZB,较 2010年提升超 30 倍,且未来五年仍将保持 20%以上的复合增速。海量的数据将催生巨大的存储需求,作为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物理载体,数据中心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根据 Synergy Research 的统计,截至 2021年三季度末全球超大规模提供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 (Hyperscale Data Centers)数量已达 700 个,较 2015年底增长近 1.7 倍。

国内数据中心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 心机架总规模达到 315 万架,近 5年年均增速超过 30%,此外还有规划在建的数据中心机 架规模近 364 万架。2021 年 7月,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提出到 2023 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我们预计未 来国内数据中心建设仍将保持较快节奏。

数据中心建设有望拉动 UPS等相关配套设备需求

数据中心建设涉及配电、制冷、安防等大量相关设备。为了保障服务器等核心 IT 设备的稳定 运行,2018年起开始施行的《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对机房选址、设备布臵、环境要求、建筑结构、空气调节、电气性能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指引。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涉及大量配套环节,包括配电系统、制冷系统、安防系统等。根据施耐德的数据中心投资成本计算模型,制冷系统在数据中心初始投资中的占比大概为 20%-30%(具体取决于数据中心采取的冷却方式),配电系统的成本占比则为 40%-50%左右,其中 UPS、发电机组、开关柜是配电系统中主要的成本构成。

数据中心能耗要求趋严,配套系统需朝节能高效方向升级。数据中心是电力消耗的大户,根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或突破 2000 亿千瓦时,在全社 会用电量中的占比达2.7%。如前所述,未来几年将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信息基础设施的节能减排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家、地方层面均密集 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数据中心绿色发展。2019年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能源局 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2 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 1.4 以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政府则下发了更为严格的 PUE限值要求,例如北京、上海明确要求新建云数据中心 PUE 不高于 1.3,广东亦宣布优先支持 PUE≤1.25的数据中心新建、扩建需求。在 IT 设备以外,热管理、电源、配电、照明系统是数据中心能耗的主要构成,因此随着数据中心能耗要求的提升,相关的配套系统亦需相应升级,冷冻水自然冷、直接/间接蒸发冷却、服务器液冷等高效节能方案有望逐渐成为主流。

数据中心规模提升,供配电系统朝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升级。随着数据量的增长以及 IT 设备功率等级的提升,未来数据中心的单体规模将呈上升趋势,而传统的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由 变压器、低压配电、UPS 输入配电、UPS、UPS输出配电、输出馈线等多种设备构成,其 占地面积大、部署周期长、能耗效率低、运维成本高的缺点日益突出。相较而言,模块化数据中心将机柜、配电柜、UPS、空调、电池柜等部分进行高度集成,可有效提升数据中心的集约化程度,与此同时具有更短的建设周期及更好的可拓展性。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 2016-2019 年间模块化 UPS 的销售额占比由24%上升至 33%,我们预计未来数据中心模块 化、集成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对 UPS等相关配套设备需求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在数 字经济发展推动下,未来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快节奏;另一方面,随着数据中心朝着节能化、模块化的方向演进,供配电、温控等系统将持续迭代升级,对应的价值量亦有一定提升空间。根据中国电源学会的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内数据中心市场 规模由 519 亿元增长至 1785亿元,年均增长近 28%,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数据中心相 关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2.3. 公司 UPS 产品底盘稳固,业务范围不断拓宽

科士达为国内老牌 UPS 厂商,多年来市场份额保持前列。2000 年起公司国内 UPS销量市场占有率始终位居本土品牌第一(按销售台数计),若以销售金额计,近年来公司的市占率亦保持国内前列。考虑到当前维谛、施耐德、伊顿等外资厂商仍占 据较高市场份额,我们预计未来 UPS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仍将继续,以华为、科华、科士 达为代表的youxiu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为国内较早进军海外市场的 UPS 厂商之一,上市后海外收入稳步增长。相较于科华、易事特等竞争对手,公司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定优势,长期以来海外收入占比基本 保持在 30%以上。根据第三方机构 Omida的统计,2020 年公司 UPS 全球市占率达到 4%, 并列全球第五,在国内厂商中仅次于华为。

公司中小功率 UPS 业务底盘稳固。如前所述,中小功率 UPS 面对的终端客户较为分散,一般通过经销模式实现销售,而公司以小功率 UPS 产品起家,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渠道壁垒深厚。根据公司年报中的披露,2017 年前公司 UPS 收入中,小功率 产品(10kVA 以下在线式 UPS及离线式 UPS)的占比始终保持在 45%以上(2018 年后公 司年报不再对 UPS 产品进行分拆),我们认为中小功率 UPS将构成公司扎实的业务底盘。

公司数据中心产品体系持续拓宽,有望充分受益国内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立足UPS 产品的基础上,上市后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技术驱动”的经营思路,针对数据中心节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对自身产品体系进行迭代升级。目前,公司的数据 中心核心产品已涵盖UPS、通信电源、高压直流电源、精密空调、精密配电、蓄电池、网络服务器机柜、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此外还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模块化数据中心、预制化集 装箱式数据中心、5G户外一体化能源柜、空调智能氟泵节能系统等数据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内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公司正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数据中心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在 UPS 等数据中心相关业务以外,科士达在新能源领域亦有较长时间的积累。过去十年间,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尚处于补贴阶段,下游需求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也随之经历了一定的波折。而随着新能源行业逐步进入平价时代,我们认为公司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业务有望重回高速增长轨道。

各环节需求共振,公司储能业务厚积薄发

储能市场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储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必需环节,装机空间逐步打开。不同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电力的生产与消费需要同时进行,能量无法以电能的形式直接储存。传统的火电、水电机组可根据电网调度要求调节自身出力,从而实现发电端与负载端的匹配,而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形式则具有天然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因此只有搭配储能的新能源装机才能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彻底取代。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电池成本的快速下行,全球 储能行业正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根据 BNEF的统计,2020 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规模 约为 5.3GW,以此测算储能在新增风电、光伏装机中的渗透率仅为 2%左右,我们预计在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以及储能渗透率持续提升的驱动下,2025 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有望 突破 200GWh,对应 2021-2025年平均复合增速接近 80%。

储能发展模式日益成熟,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各环节需求共振。作为新兴事物,过往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并不明确,商业模式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储能的大规模发展。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目前全球范围内各环节储能的发展模式正日益清晰,峰谷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电价等收益来源的丰富极大地提升了各类业主的投资积极性。根据 IHS Markit 的统 计,2020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中供电侧(发电侧+电网侧)与用户侧(工商业+户用)的比 例大致为 6:4,各环节储能需求共同向上。

政策勾勒发展前景,国内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有望率先启动。2021 年 7 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 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GW以上,同时还提出明确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 加快推动储能进入并允许同时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目前,发电侧、用户侧均已有相关具体政策文件出台,随着各环节储能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我们认为国内储能行业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尤其是在发电侧,储能已成各地新能源装机“标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 20 个省份对新能源能源发电项目配臵储能作出明确要求,其中多数省份对保障性/市场化并网项目 均有配臵储能要求,配套比例集中在10%-20%之间,储能时长则大多为 2 小时以上。2020 年底国内新能源侧储能装机 规模仅为 1GW 左右,考虑到 2021年各省完成竞争性配臵的新能源项目将从 2022 年起集中 建设并网,我们预计国内的新能源发电侧储能装机有望从 2022年开始实现大幅增长。

自发自用渐成主流,海外户用储能加速渗透。除了大规模的发电侧/电网侧储能项目,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小规模的户用及工商业储能亦迎来较快增长,根据 IHS Markit 的统计,2020 年 全球新增户用储能装机已达1.2GW/4.4GWh,较 2015 年增长接近 5 倍,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澳洲等海外发达地区。我们认为无论是从经济性还是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海外户用市场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均已成熟,户用光伏将逐步由“全额上网为主”向“自发自用为主”转变,户用储能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公司储能业务厚积薄发

乘行业发展东风,公司储能业务有望厚积薄发。综上,我们认为全球储能市场已进入规模化 发展阶段,而公司在储能领域布局已久,早在2013 年就收到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 项资金进行兆瓦级储能系统产业化项目的kaifa,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公司在储能领域的产品方案已涵盖户用储能、电站级储能变流器、光储充系统、调峰调频系统、箱逆一体 集成等多种应用场景。2019年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时代科士达(初始占股 49%),并于 2021 年 9 月进一步收购其31%股权,目前合计持股比例已达 80%。我们认为 公司在储能领域的积累与铺垫即将收到成效,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储能业务亦有望同步放量。

储能与 UPS 技术高度同源,公司具备较强技术优势。储能是一个同时涉及电力电子、电化学、软件算法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性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虽然目前储能市场参与者众多,但长期来看只有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产品性能过硬的厂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 先机。从工作原理来看,储能系统与 UPS产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两者均涉及电网、负载 与电池之间的电能变换,技术高度同源。因此,依托自身在 UPS 领域近 30 年的电力电子转换技术积累,我们看好公司在储能领域展现出较强的产品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

多层次、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将有效助力公司开拓海内外储能市场。如前所述,公司在中小功 率 UPS领域底盘稳固,除了产品、技术之外,公司完善的销售体系功不可没。目前,公司已形成“大渠道+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的销售模式,客户网络遍布全球,既可直接面向 数据中心业主、电力集团等大型客户,亦可通过OEM、ODM、经销等销售模式触及众多小 而分散的终端客户。尤其是对于海外户用/工商业储能市场,产品的销售通常需要依托当地化的经销商、集成商或安装商渠道,目前公司已建立 16 家海外分支机构及分子公司,业务遍 及全球 100多个国家及地区。未来,完善的销售渠道与全球布局将助力公司抢抓下游储能市 场增长机遇,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打开局面。

光伏逆变器业务有望触底回升

光伏进入平价时代,装机空间充分打开。在发展初期,补贴是推动各国光伏装机的主要因素,因此政策的变动往往会对终端需求造成明显的扰动,行业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光伏的成本正快速下降,根据 IRENA 的统计, 2010-2020 年间光伏的平均度电成本由0.381 美元/kWh 下降至 0.057 美元/kWh,在光照资源较好的地区光伏的发电成本已优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因此,我们认为平价时代下光伏的装机空间将充分打开,行业已步入自发驱动的长期成长阶段。

新增及臵换需求共同拉动全球逆变器市场高速增长。一方面,随着各国能源转型的深入与光 伏成本的降低,全球装机需求将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1-2025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有 望保持2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另一方面,光伏逆变器由印刷线路板、电容、电感、IGBT、控制电路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组成,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各类元器件的老化、磨损现象会逐渐显现,逆变器发生故障的概率也随之提升。根据quanwei第三方认证机构 DNV 的测算模型, 组串式逆变器的使用寿命通常在10-12 年,超过一半的组串式逆变器需要在 14 年内进行更 换(集中式逆变器则需要更换部件)。而光伏组件的运行寿命一般超过 20年,因此在光伏发 电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中往往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更换,未来逆变器的臵换需求也将逐步显现。在新增装机及存量臵换两方面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我们测算 2025 年全球逆变器出货量有望 超过 400GW,对应 2021-2025年平均复合增速约为 23%。

国内逆变器厂商竞争力显现,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国内厂商已在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20 年国内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全球产量占 比分别为75%/96%/82%/76%。相较而言,目前国内逆变器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仍有一定提 升空间,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 WoodMackenzie 的统计,2020 年全球逆变器出货量qianshi中仍有四家海外厂商。我们认为目前国内逆变器厂商无论是在成本控制还是在产品迭代速度上均具备较强优势,未来将继续抢占全球市场份额,2017-2021 年国内逆变器出口额由 101 亿 元增长至 331亿元,增速明显快于同期组件出口金额。


所属分类:中国电工电气网 / 稳压电源
科士达UPS不间断电源YDC9306-RT三进单出机柜安装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于北京市信诺盛源科技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公司新闻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