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明确,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是主要任务之一,致力于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保证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从我国西部“窝电”问题严重,短期难以解决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储能是保证新能源装机持续增长,新能源制造业稳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储能将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等领域。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等文件显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这将为广泛应用于车电互联和电动汽车充电站领域的储能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一些地方政府也将储能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诚如大连市政府2016年5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储能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青海省省长郝鹏在此前召开的“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上说,力争到2020年把青海打造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
这些都是储能大发展成为“新蓝海”的有利信号,也是黎明拐点到来前的征兆。产业化之后是要市场化,储能市场正在等“风”吹起。问题是:还要等多久?在未来,对于新能源市场,储能会成为经久不衰的“爆款”,还是一场隐患丛生的滞销品?这需要市场的检验。
如今,“以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蓄电池、钠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电池储能为代表的化学储能正在成为储能市场发展热点,这一系列的储能技术也被定义为比较成熟、比较主流的储能技术。”在2016中国储能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研究总监、秘书长张静表示。而储能产业大突破,能够肩负起“5亿”的期许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