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持续下探特殊资产行业机遇显现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83万亿,近年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75%,同比下降0.21%,较上季度末下降0.01%,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降。其中,大型银行不良率1.43%,总体保持较低水平;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各类银行的不良率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农商行由于前期不良率处于高位,目前仍高达3.59%,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根据浙商资产研究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指数报告,不良资产行业景气指数近年来一直呈现波动上行趋势,在2021年该指数将继续走,行业整体持续向好发展;不良资产价格指数自2017年以来维持在高位震荡,而随着疫情影响逐步释放,预计2021-2022金融风险将有较多暴露,不良资产价格指数将呈小幅攀升态势,或将突破新高。不良资产市场活跃程度将持续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于此市场竞争、经济环境、疫情风险等多种因素造成不良资产市场风险指数呈现大幅上涨,预计2021-2022将延续上行趋势,行业机构不良资产处置与投资风险持续加大。不良资产的结构呈现鲜明的行业差异。以工商银行公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为例,其中公布了工商银行按贷款客户行业划分的不良贷款结构。其中,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较2020年末上升了1.97%,不良贷款余额近乎翻番。随着“房住不炒”调控政策的落实深化,问题房企出清速度加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业仍将是违约的高发行业。得益于今年出口订单的暴涨,制造业持续回暖,不良贷款率略有下降,但整体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维持高位,预计明年仍将是不良资产出让的主要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贷款余额占比是,其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整体风险可控。批发和零售业持续受疫情反复、消费低迷的影响,虽有复苏迹象,但不良贷款率仍高居10%以上,风险化解需求紧迫。根据中国东方资产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显示,受访对象中,多数观点认为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等将是2021年不良贷款显著增加的行业,这与工商银行报表中的信息一致。表1:工商银行按行业划分的不良贷款结
2021年,中国经济在后疫情阶段在出口的强力拉动之下稳步复苏,前三季度全国完成了9.8%的GDP增长。但展望2022年,经济形势要严峻得多。疫情反复、收入增长放缓、CPI上涨等因素减弱了国内的消费动力,预计将延续弱复苏态势;全球产能和供应链的逐步恢复,国内原材料、能耗、劳动力等供给端成本的约束,将使出口的高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增速的回落将减弱制造业投资回暖动力,调控政策的延续使房地产投资保持低位,基建投资虽有回升但整体投资增长动力不足。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字当头成为了核心的工作重点。
二、商业银行不良供应稳中有升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值得关注
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的基石,也是不良资产供应方。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小幅增长,资产质量下迁压力较大。应加大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分类施策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中国东方资产采访了200多位商业银行资保条线的中高管,调查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真实不良规模可能比公开的数据更高,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紧迫性也比预期的更强。2021年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中,制造业的贷款投放增速,而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贷款风险相对集中。银行在压降不良的考核压力之下,将采取多样化的处置方式,主要的方式仍为资产转让。
在商业银行中,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风险相对更为集中。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2%和3.59%,均显著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总量达到了1.16万亿元,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规模的40.89%,监管和处置压力较大。在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中,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风险,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3%。预计2022年随着中小银行改革的深化,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将持续创新。
三、资产管理公司回归本源持续寻求转型与突破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不良资产行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衔接者,在中国不良资产行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方资产《调查报告》显示,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经营在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出现了处置难度增加、处置速度减慢、处置回收率下降等问题。随着一级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上涨,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压力也在加大,更加关注资产收购价格、处置方式及风险防范等。而在回归主业的监管要求下,预计资产管理公司仍将积极参与一级市场不良资产收购。与之资产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终端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投资越趋谨慎。预计资产管理公司在加快资产处置的速度和力度的将提升自身不良资产经营和处置的专业能力,并积极调整业务策略、探索业务创新。一是扩大不良资产业务版图,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非金融企业不良、个贷不良等新市场机会,二是推进投行化转型,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资源和人才优势,提高破产重整、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投行业务比重,提升利润水平,三是积极探索处置模式的创新和多元化,如线上平台处置、委外联合处置、资产证券化等多措并举。
随着《中国银保监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下发,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开展也将逐步规范。与五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不同的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专注不良资产主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属地特色与优势形成错位竞争,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拓展地方专属业务,并建立地方综合服务平台。
资产管理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积极寻求转型的过程中,除了修炼“内功”,处置模式创新和多元化合作尤为重要。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属地化终端退出方面的能力还有不足,通过差异化合作能够迅速补强;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发挥头部效应,统筹管理、协调并提升行业整体的处置能力和专业水平;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链接不良资产源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机构、社会退出终端,能够实现不良资产行业闭环,对资产价值重塑、产业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价值。资产管理公司应继续探索不良资产的标准化,实现资产处置的批量化和可复制化,才能真正解决行业的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信托公司风险持续爆发合作处置市场开启
在疫情冲击和内外部环境变化之下,企业经营面临调整、信用违约概率上升。除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以外,非银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信托公司在资管新规之后,面对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正经历去通道、回归本源、业务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资产风险率、风险资产规模等均明显上升,风险化解压力更加紧迫。根据东方资产的调查报告,信托行业内部观点普遍认为:由于监管政策、经济形势、内部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信托行业经营难度增加、风险上升、风险爆发期仍将持续1-3年。信托业协会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暂停了风险项目规模和资产风险率的披露,2020年一季度末的信托业资产风险率为3.02%;而根据行业调查,目前信托业资产风险率可能超过了5%,风险化解更加紧迫。截至2021年3季度末,信托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风险资产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市场潜力巨大。
信托资产规模变动情况
信托公司通常会根据资产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但其自主处置的手段相对单一、处置能力也相对有限。我们也看到,信托公司正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处置的新模式。今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同意信托公司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处置信托公司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政策的积极信号将引导信托公司开发对外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新格局和新思路,推动建立信托风险资产处置的市场化机制。之后,中国信达资产与信托保障基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信托业风险资产处置展开多元化的广泛深入合作;平安信托也与中国东方资产深圳分公司就特殊资产领域投资、风险资产处置等相关业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可以预见,信托风险资产的处置会有更多创新的合作模式和处置模式产生。
五、租赁行业聚焦风险资产管理处置能力或为准入关键
今年8月,毕马威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共调查分析了82家租赁公司样本。报告显示,租赁行业整体的不良率和拨备水平持续上升,资产信用风险管理仍是租赁行业的工作重点。其中,金融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的不良水平分化明显:截至2020年末,样本金融租赁公司平均不良率为1.37%,样本融资租赁公司平均不良率为2.34%。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2020年末中国租赁行业业务规模超过6.5万亿元,行业不良资产规模近千亿元。
租赁行业资产特点明显,以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汽车、船舶等动产为主,资产非标性强、处置难度大、专业度高。这对租赁行业不良资产市场的参与者设定了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往往是具备特殊专业背景或产业背景的机构能够成功入局,但也保留了较大的市场开发空间。
2021年是疫情之后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一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但在疫情反复、外部环境压力、内部改革阵痛的叠加之下,2022年经济下行是必然趋势,维护稳定将是经济和金融工作的主旋律。综合来看,不良资产行业正向更加健全的行业体系和更加完善的行业生态发展,行业机遇也不断涌现。但行业整体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却成为了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桎梏。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二级市场的竞争加剧、资产处置的难度加大、终端退出动力不足等给行业上下游的所有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层出不穷的资产类别、创新产品和业务模式也对行业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资产的经营处置成为了行业所稀缺的核心能力。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开发新的业务产品和合作模式,逆势而上精进自身专业实力。真正把握处置能力的机构,才能在行业的浪潮中走得更稳更远,处置为王的时代可能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