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P铅酸蓄电池6FM-38 12V38AH性能稳定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B)伴随进口的国外电信设备一起进入中国市场已有约十年历史了,而今中国大陆及世界各地遍布VRLAB的生产厂家。
在实际应用当中,VRLAB不断出现新的问题,特别是VRLAB的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始终是用户和厂家关注的焦点。笔者长期从事蓄电池的推广、销售、技术服务工作,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与蓄电池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及用户参考。 1VRLAB历史
1982年,VRLAB诞生(其实初的碱性可充电电池等,早已具有阀控式功能);1985年,美国GNB公司(现为Exide公司收购)开发、研制出大容量VRLAB,由于其免维护(不加电池水)、安全性好(无外逸气体)及紧凑设计(相对传统满液式开口电池,占地空间少),立刻受到电信行业的欢迎(电信行业的现代化电子设备对环境要求较高,而VRLAB可与电信设备同处一室)。
功率调节衰减尖峰,电压瞬变和电噪声低的水平。它们可以固态电子或变压器为基础的。凡这类问题占主导地位,而敏感的设备受到保护,这就是功率调节器将被使用,通常在工业环境中。有些功率调节器也可以提供在宽输入电压的稳定电压窗口(通常零下20加15%)和输出电压调整(通常正负5%)。这种类型的模型可以被称为恒压变压器(无级变速器)或ferroresonant类型的设计。这种类型的变压器比固态电子设计,并提供可靠的电隔离(一种防止从两个不同的单位,旅游意外的电流方式)。它在20世纪80年代,从不间断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的的铁),它与一家在线互动式UPS的无级变速器电源设计,实现了历史休息'无间断的输出。可靠和强大的,这种不间断电源类型只能用于单相装置的实际,不能在成本竞争,噪音变压器UPS的设计,也开始出现,物理尺寸和重量。
1995年,美国“费城科技”(PhiladephiaScientific)发表研究报告,建立了以电池水损失为VRLAB寿命的判定依据,即当VRLAB内10%的水分散失后,使电池实际容量降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称电池的使用寿命已到期。
许多厂家接受了此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制造电池,加酸、加水及密封,以期达到20年设计寿命。
1995~1996年,欧美各国先使用VRLAB的电信用户开始投诉VRLAB的可靠性不稳定,主要问题有浮充电流增大,极板腐蚀,容量下降,充电热失控及电池干涸。
1997年在布达佩斯(Budpest)电联会议上(TelesconConference)才发现VRLAB的电化学设计上有缺陷。电池失效问题很多是由于负极板自放电效应造成的。同样,氧气的循环复合可不必加电池水,但会引起自放电效应及容量下降,早期的VRLAB容量甚至降到65%Ce以下。
1998年之后,针对上述设计缺陷,许多厂家开发出了阀盖上加钯催化剂的新型VRLAB。
2000年,新型的添加催化剂金属钯的VRLAB大量问世,它改进了密封工艺,强化了壳盖设计,力图解决VRLAB负极板自放电,这一缩短电池寿命的根本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