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俄海志胶体铅酸蓄电池的安装及接线
1) 将金属安装工具(如扳手)用绝缘胶带包裹,进行绝缘处理;
2) 先进行蓄电池之间的连接,再将蓄电池组与充电器或负载连接;
3) 多组电池并联时,遵循先串联后并联的接线方式;
4) 为保证较好的散热条件,各列蓄电池间距保持在10mm以上;
5) 连接前,擦净电池端子,使其呈现金属光亮;
6) 连接前后,在蓄电池*柱表面敷涂适量防锈剂(如凡士林);
7) 蓄电池安装完毕,测量电池组总电压无误后,方可加载上电。
一、电池的主要部件
1、*板是蓄电池的**部件,是蓄电池的“心脏”,分为正*板、负*板。
2、隔板的作用是隔离正、负*板,防止短路,可称为“*三电极”。它作为电解液的载体,能够吸收大量电解液,起到离子良好扩散(离子导电)的作用。对密封免维护蓄电池而言,隔板还作为正*板产生氧气到达负*板的“通道”,使其顺利地建立氧循环,减少水损失。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是隔板式蓄电池实现免维护的关键所在。
3、电解液主要由纯水与硫酸组成,配以一些添加剂混合而成。
主要作用:一是参与电化学反应,是蓄电池的活性物质之一;二是起导电作用,蓄电池使用时通过电解液中离子的转移,起到导电作用,使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4、安全阀是蓄电池关键部件之一,位于蓄电池*部,它有四个作用:
(1)安全作用,即当蓄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的气体气压达到安全阀压力,开阀将压力释放,防止产生电池变形、破裂等发生。
(2)密封作用,当蓄电池内压低于安全阀的闭阀压力时安全阀关闭,防止内部气体酸雾往外泄露,也防止空气进入电池造成不良影响。
(3)确保蓄电池正常内压,促使蓄电池内氧气复合,减少失水。
(4)防爆作用,某些安全阀装有防酸发、防暴片。如松下蓄电池。
安全阀结构类型较多,主要有帽式、伞状、片状等。其中常见的是帽式筏,它是由弹性较好的胶皮制作成帽式。结构简单,使用故障率也低,广泛采用,如松下、海宝、超微、天能、巨恒等电池。
二、维修经验及原理
(一)修复原理
修复方法有电子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是用含有“活性剂”化学成分的特殊电解液(一般为半透明液体)注入铅酸蓄电池内,靠化学反应消除硫酸铅结晶,促使蓄电池内电流畅通并再生已老化的电池及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修复经验与技巧
1、充电法:一般硫化较轻的蓄电池,可以通过正常充电恢复。一般的说,放电电流越大,电池的寿命越短;放电深度越深,电池的寿命也越短。从理论上蓄电池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放电,应做到浅放勤充,但对一些硫化的电池进行过充电或采用脉冲式充电器(比如,科林充电器)有着姣好的恢复一定的容量的作用。
2、水疗法:对硫化较重的蓄电池,进行“水疗法”充放电,才能恢复正常。
(1)用医院点滴用的500毫升滴流瓶容量的蒸馏水兑上0.5毫升分析纯浓硫酸配制成密度大约为1.050的稀硫酸电解液作为补水用。
(2)撬开电池上盖(必须小心进行以免损坏),旋开单格控制阀(或摘下胶皮罩),给电池补加自配的1.050的电解液5毫升-15毫升,注入电解液后好是电池置放10小时以上,使补充液浸透入隔板内至刚好看到有流动电解液出现(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孔内看的更清楚)或将电池翻转90度,让小孔面向侧面,使多余电解液溢出,回翻)。
(3)连接好电池与测试仪,按动测试仪“电池修复”功能按钮,进行修复。测试仪自动进入三六小时去硫修复,三小时去硫时间之后自动转入工作模式“3”,既充电——放电——充电,充电电流为3A,放电电流为**,测试仪自动显示放电容量和时间,非常直观。每次纪录下容量,反复三、四次直到容量不再上升为止。
3、电池并联分流法:如果修复过程中电池温度上升很快,应减小充放电电流,这时可以把两只电池并联后接入一路测试仪线路上,充放电电流为原先的1/2(忽略内阻差异),效果也很好。(注意:如果并联的电池电压和容量差距较大时,用大于6A电流的二极管隔离电池或先单独给于预充电,以免电压和容量高的电池对另一电池引起冲击和影响。)
4、电池串联修复法:当单节电池标称电压低于12V时采用此法。如,市面上可充电应急灯常采用6V4AH,还有6V7AH蓄电池,而测试仪单路输出为12V。此时可以串联两只6V电池接入测试仪进行去硫修复(注意:1应根据电池标称容量选择合适的充、放电流;2如只做除硫化而不用测试仪充电,可不用串联也可以)。
5、输出联充电增流法:如果被修复电池容量大,如某些汽车用100AH电池,有时需要增加充电电流,此时可以用测试仪的两路或更多输出端并联到被修复的电池上,以增强充电电流。
本人在实际试验中发现根据电池不同,用高精度4位半以上数字万用表直流20A档测试,测试仪两路并联接入电池后的电流是逐渐上升为两路电流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