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逐渐从一个规模小、制造技术落后的低端产业,发展成为拥有2000家企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的大产业。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该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形成以浙、闽、粤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产业集中区的格局。
10月10日,中国蓄电池技术装备峰会暨“十二五”技术装备创新成果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此时正值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制度实施一年。
制度不断完善
该论坛主办单位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所长张瑞表示,我国蓄电池的智能性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加快蓄电池装备的应用,引导督促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是重点所在。
据他分析,“十二五”之前,由于国家产业政策指导和调控作用乏力,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的发展状态。在快速发展的也带来产业集中度低、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产能过剩及社会责任观念淡漠等诸多问题。
为使铅酸蓄电池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2011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和行政许可等法律法规,对行业发展进行政策引导和调控。
2012年5月11日,工信部、环保部联合发布《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2012年11月6日,环保部制定《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3年3月,工信部、环保部、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意见》,充分明确了国家对铅酸蓄电池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目标。
沈阳蓄电池研究所副所长伊晓波表示,为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携手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泛征集了近年来广大企业在新产品、新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
张瑞分析,铅酸蓄电池行业正向精密、智能和绿色方向发展。
据工信部李强介绍,我国是Zui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出口国,2012年全国产量约1.74亿千伏安时,同比增长27%,耗铅量320多万吨。我国再生铅产量已由2001年的21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40万吨。
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进行规范。准入制度对蓄电池的生产流程、设备及自动化程度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铅烟铅尘,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改善铅污染的问题。
标准刚推出的时候,达到标准的企业凤毛麟角,实施一年以后,不少企业已经达到准入条件的要求。如今使用新工艺装备的企业已经很多,并且形成了规范。
初步形成新格局
随着行业准入制度的颁布,行业门槛提高,有些小企业被淘汰,大企业通过并购发展更快,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据亚洲电池协会会长王泽力介绍:铅酸蓄电池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具有勃勃生机的产业。
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Zui大的公司是美国江森公司,年维持在42亿美元。随后是杰士公司、汤浅公司等。
国内企业近年来销售收入较大的企业包括:超威公司、天能公司、风帆股份、骆驼公司。
浙江超威公司副董事长周龙瑞告诉记者:“准入制度实施一年后,小企业的倒闭让市场有了更大的空间。”据悉,这家公司2011年企业产值是130亿元,2012年增加到300亿元,今年有望达到400亿元。
这家花园式工厂的生产设备与流程都非常先进。周龙瑞说:“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是并购一些小厂,再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他认为,如果回收产业能够加速升级,超威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