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是依附于传统的医药物流供应链产业的。在药企经营中,冷链产品的占比相对较小,冷藏库、冷藏车多是以补充性力量的形式存在。在社会物流企业中,从事普药类货运的物流企业占比较大,盈利性较低;专业从事医药冷链货品运输业务的企业较少,毛利可观。
必须加速医药仓库和空调技术的科技迭代和智能化突破: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复杂,比如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云南地区、西藏地区的温湿度变化与差异就很大,对医药仓库的技术要求就不尽相同。比如在东北与西藏,冬季就需要做好库内加温的实现自动加湿功能,库外要做好管道设备的保温功能;而在我国华东区域,就不存在上述需求;有的药企会把冷库设置在地下室,自动除湿功能就需要提前设计。
医药冷链物流面临运营模式的创新
在十四五规划中,特意强调了“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而我国当前的医药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多是企业自营为主,全国性的仓配网点尚不成熟,更谈不上数字化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医药货品的终端配送服务对象除了包括全国各级医院、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以外,已经越来越直接面向患者。有数据预测,受疫情的刺激,2020年我国医药BTC电商的规模将接近1500亿人民币;而医药冷链货品作为温度高度敏感性货品,其终端直配的难度和技术要求非常大。可以讲,目前中国主要药企和物流企业的冷链尚未形成全国的辐射网,尤其是直接针对C端的冷链物流还很少,C端产品和客户群的开发将会是医药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需求,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商业分会拟在2021年启动“全国多仓联动平台”计划,即建立协会内部统一的医药三方仓配资源调度平台系统,以开放式的接口将协会内外部药企的仓储与配送资源对接起来,实现针对全国的仓储、配送需求实现一键式的订单转接和数据追溯功能。这一模式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实现建立覆盖全国的专业医药物流网络,将各地药企的专业仓配资源和能力协调使用起来,即可以提高医药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又可以将仓配资源与各类物流需求乃至C端配送业务结合起来,实现各方多赢的效果。
笔者认为,利用协会的资源与号召力,结合出台医药冷链物流类的行业标准,使用信息技术针对存量资源将各类医药冷链仓配节点整合起来,可以快速实现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产业化,也符合十四五规划的趋势。